小白菜土豆条大骨头汤是一道家常又暖心的汤品,以其丰富的营养、清淡鲜美的口感深受各年龄段人群的喜爱,这道汤将大骨头的醇厚、土豆的绵软、小白菜的清甜巧妙融合,不仅制作简单,还能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,尤其适合秋冬季节或需要调养身体时食用,下面从食材准备、制作步骤、营养价值及食用建议等方面详细介绍这道汤的制作方法。
食材准备
制作小白菜土豆条大骨头汤,需提前准备好以下食材,具体用量可根据家庭人数调整:
食材名称 | 用量 | 处理方法 |
---|---|---|
猪大骨头 | 1000克 | 斩块,提前用清水浸泡2小时去血水 |
小白菜 | 300克 | 择洗干净,根部保留,整棵或对半切开 |
土豆 | 2个(约300克) | 去皮,切成长5厘米、宽1厘米的条状,清水浸泡防氧化 |
姜片 | 3片 | 拍松 |
葱段 | 2段 | 打结 |
料酒 | 2汤匙 | 用于焯水 |
盐 | 适量 | 根据口味调整 |
白胡椒粉 | 少许 | 提鲜去腥 |
香油 | 几滴 | 增香(可选) |
制作步骤
处理大骨头
大骨头提前用清水浸泡2小时,中间可换1-2次水,浸泡出血水后捞出,用清水冲洗干净表面杂质,锅中加入足量冷水,放入骨头、1片姜、1段葱和1汤匙料酒,大火烧开煮3分钟,撇去浮沫(浮沫多为杂质和血水,撇汤更清澈),捞出骨头用温水冲洗干净,沥干水分备用。
炖煮骨头汤
将焯好水的骨头转入砂锅或深汤锅中,加入足量热水(水量需完全没过骨头,并高出3-5厘米,避免炖煮过程中水分过多蒸发),放入剩余的2片姜和1段葱,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火,盖上锅盖慢炖1.5-2小时,炖煮期间避免频繁开盖,以保持汤的温度和醇度,炖至骨头肉稍脱骨、汤色呈奶白色即可。
处理配菜
土豆去皮切条后,用清水浸泡10分钟,去除表面淀粉,防止炖煮时汤水变浑浊;小白菜择洗干净,根部保留(根部更耐炖,口感清甜),沥干水分备用。
加入土豆条
骨头汤炖煮1.5小时后,捞出锅中的姜片和葱段(避免影响口感),将沥干水的土豆条放入锅中,轻轻搅拌均匀,继续小火炖煮20-25分钟,直至土豆条变得绵软,用筷子可轻松戳透。
加入小白菜并调味
最后放入小白菜,根据小白菜大小调整煮制时间:整棵小白菜需煮3-5分钟,对半切开煮2-3分钟即可,煮至叶片变软但仍保持翠绿,加入适量盐调味,少许白胡椒粉去腥增香,滴几滴香油(可选),搅拌均匀后关火。
营养价值
这道汤品的营养搭配均衡,食材间营养互补,适合全家食用:
- 大骨头:富含胶原蛋白、钙、磷等矿物质,胶原蛋白对皮肤、关节有益,钙和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,尤其适合老人和儿童补充营养。
- 土豆: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、钾元素和维生素C,钾元素有助于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,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,土豆的绵软口感还能增加汤的饱腹感。
- 小白菜:是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,富含维生素A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K和叶酸,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小白菜的清甜能中和骨汤的醇厚,使汤品更清爽。
食用建议
- 最佳食用时间:秋冬季节饮用,可暖身驱寒;夏季可放凉后饮用,口感清爽。
- 搭配主食:搭配米饭、馒头或花卷,作为汤菜一餐,营养更全面。
- 人群适宜:适合体质虚弱、术后恢复期人群补充营养,也适合老人、儿童和孕妇食用(孕妇需确保骨头完全炖熟,避免生肉风险)。
- 注意事项:高尿酸、痛风患者应减少食用,因骨头汤中嘌呤含量较高;减肥人群可适量饮用,避免过多摄入油脂(炖煮前可先将骨头焯水去部分油脂)。
相关问答FAQs
问:大骨头汤炖煮时间越长,营养越高吗?
答:并非如此,骨头汤中的钙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骨髓和肉质中,炖煮1.5-2小时已能大部分溶出,若炖煮超过3小时,会导致汤中嘌呤含量显著升高(尤其是长时间高温炖煮,骨髓中的嘌呤会大量溶出),且部分维生素会被破坏,反而对健康不利(如痛风、高尿酸人群不宜饮用久炖的骨头汤),建议炖煮时间控制在1.5-2小时,既能保证营养,又能避免嘌呤超标。
问:为什么我家炖的骨头汤汤色发白,而餐厅的汤更清澈?
答:汤色发白是骨头汤常见的现象,主要与炖煮过程中的脂肪乳化有关,骨头本身含有一定脂肪,焯水时部分脂肪会溶出,炖煮时大火烧开促使脂肪小颗粒分散在汤中,形成乳浊液,导致汤色发白,若想汤色更清澈,可注意以下几点:一是焯水时彻底撇去浮沫(浮沫中含油脂和杂质);二是炖煮时用小火慢炖,避免剧烈沸腾;三是可提前将骨头上的多余脂肪修剪掉,餐厅的汤色清澈可能经过过滤或减少了脂肪含量,家庭制作无需追求汤色,发白的汤同样营养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