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的家常菜,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对健康饮食的双重需求下,呈现出“快手、营养、家常味”的鲜明特点,这一年,人们不再单纯追求菜品的复杂技法,而是更注重食材的本真味道、操作的便捷性以及营养的均衡搭配,厨房不再是耗时费力的战场,而是传递温暖与生活智慧的小天地,无论是上班族的一人食,还是家庭聚餐的暖心菜,2017年的家常菜都以简单易学、老少咸宜的特点,成为餐桌上的主角。
食材选择:应季为基,健康为本
2017年的家常菜食材选择,延续了“不时不食”的传统智慧,同时融入了现代健康饮食理念,春季的香椿、韭菜、春笋,夏季的丝瓜、黄瓜、空心菜,秋季的莲藕、南瓜、板栗,冬季的白萝卜、白菜、羊肉,这些当季食材因新鲜、风味足、营养好,成为餐桌常客,杂粮(如藜麦、燕麦)、菌菇(如香菇、金针菇)、深海鱼等健康食材也逐渐走进寻常家庭,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和红肉,满足低脂、高纤维的饮食需求,早餐用藜麦燕麦粥代替白粥,搭配水煮蛋和凉拌小菜;晚餐用清蒸鲈鱼代替红烧肉,搭配杂粮饭和蒜蓉西兰花,既营养又清爽。
烹饪技巧:简化步骤,保留本味
2017年的家常菜烹饪,以“省时、省力、省油”为原则,擅长用蒸、煮、凉拌、快炒等简单方式,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营养和原味,电饭煲、蒸锅、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的普及,让“一锅出”菜式备受欢迎——比如电饭煲焖鸡(鸡肉、香菇、土豆、胡萝卜一起放入,按下煮饭键即可),或蒸蛋羹时顺便蒸一盘玉米,节省时间和精力,调味上则追求“少即是多”,减少酱油、蚝油等复合调味料的用量,多用葱姜蒜、柠檬汁、香草等天然香料提味,凉拌黄瓜只需蒜末、香醋、少许盐和糖,清爽开胃;番茄炒蛋用番茄本身的酸甜调味,无需额外加糖,健康又天然。
经典家常菜推荐:简单中的不凡味道
2017年的家常菜,既有传承多年的经典,也有融合创新的新做法,以下几道菜品堪称当年的“餐桌顶流”,食材常见、步骤简单,却能带来满满的家常幸福感。
菜名 | 主要食材 | 烹饪方式 | 推荐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
可乐鸡翅 | 鸡翅中、可乐、姜片、料酒 | 炖煮+收汁 | 零难度新手菜,可乐的甜味渗透到鸡肉中,色泽红亮,孩子和老人都爱吃。 |
麻婆豆腐 | 嫩豆腐、猪肉末、郫县豆瓣酱、葱花 | 炒制+勾芡 | 川菜经典下饭菜,豆腐嫩滑,麻辣鲜香,10分钟搞定,配米饭一绝。 |
蒜蓉西兰花 | 西兰花、大蒜、生抽、盐 | 清炒/蒸煮 | 低卡高纤维,蒜香浓郁,西兰花焯水后快炒或清蒸,保持脆嫩口感,健康又解腻。 |
番茄鸡蛋汤 | 番茄、鸡蛋、葱花、香油 | 煮汤 | 酸甜开胃,5分钟出锅,食材家家都有,感冒或没胃口时喝一碗,暖心暖胃。 |
香菇青菜 | 鲜香菇、小油菜、蒜末、蚝油 | 清炒 | 香菇的鲜味和青菜的清甜融合,蚝油提鲜,素菜也能做出“荤菜感”,营养均衡。 |
季节搭配:跟着时令吃,家常菜更鲜甜
2017年的家常菜还注重“四季有不同”,根据季节调整食材和做法,让餐桌更贴合自然规律,春季,韭菜炒鸡蛋、香椿拌豆腐,鲜嫩可口;夏季,凉拌木耳、冬瓜海带汤,清热解暑;秋季,莲藕排骨汤、南瓜小米粥,润燥养胃;冬季,白萝卜炖牛腩、羊肉汤,暖身驱寒,秋冬的白萝卜,切丝清炒或和排骨一起炖,既能吸收肉类的油脂,又能让萝卜更软甜,是老一辈人常说的“冬吃萝卜夏吃姜”的智慧体现。
2017年的家常菜,没有华丽的摆盘,没有复杂的技法,却藏着最真实的生活味道,它是一家人围坐餐桌时的欢声笑语,是忙碌一天后的一碗热汤,也是妈妈或爸爸厨房里的烟火气,这些简单、温暖、营养的菜品,不仅填饱了肚子,更传递了“家”的温度——毕竟,最好的味道,永远是家常味。
相关问答FAQs
Q1:2017年的家常菜和现在相比,有哪些明显的不同?
A1:2017年家常菜更注重“快手”和“基础款”,受当时生活节奏影响,菜品以简单易操作为主,如可乐鸡翅、番茄炒蛋等经典菜式流行;而现在则更强调“健康升级”和“创新融合”,比如低油低脂的空气炸锅菜、融合西式调味的创意家常菜(如黑椒杏鲍菇、芝士焗红薯),且对食材的来源(如有机、本地)和营养搭配(如高蛋白、低碳水)关注度更高。
Q2:做家常菜时,如何平衡“好吃”和“营养”?
A2:平衡“好吃”和“营养”的核心是“保留本味,减少加工”,优先选择新鲜、应季食材,减少腌制和过度加工;烹饪多采用蒸、煮、快炒、凉拌,代替油炸、红烧(减少高油高糖);调味用天然香料(葱姜蒜、香草、柠檬汁)代替过多酱料,盐和糖控制在每日推荐量以内(成人每日盐不超过5克,糖不超过25克),清蒸鱼比红烧鱼更营养,凉拌菜比炸酱面更健康,同时通过合理搭配,依然能保证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