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常菜里,总有一道菜能承载最朴实的温暖,清炖鸡便是如此,它没有复杂的调味,没有花哨的摆盘,只用清水慢炖,将鸡肉的鲜香、食材的本味融入汤中,一碗下肚,从胃暖到心,无论是冬日驱寒,还是病后调养,抑或是家常餐桌上的日常,清炖鸡都是中国人心中不可或缺的“治愈系”菜肴。
要做好一道清炖鸡,食材的选择是基础,主料自然是鸡,首选散养土鸡或走地鸡,这类鸡生长周期长,肉质紧实,脂肪含量适中,炖出的汤清澈透亮,肉香浓郁;若用肉鸡,则肉质易柴,汤味寡淡,口感大打折扣,辅料以简单去腥增香为主,生姜、葱段是必备,能中和鸡肉的腥味;料酒用于焯水时去腥,盐则是最后调味的灵魂,过早放盐会使鸡肉蛋白质凝固,肉质变老,若想提升风味,还可根据喜好添加几颗红枣、一小把枸杞(补血养颜)、几朵干香菇(提鲜增香)或一段山药(健脾养胃),让汤的层次更丰富。
以下是清炖鸡的食材清单参考:
类别 | 食材 | 用量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主料 | 散养土鸡 | 1只(约1000-1250g) | 最好选用2年左右的母鸡,肉质更嫩 |
辅料 | 生姜 | 5-6片 | 去腥,选老姜姜味更浓 |
大葱 | 2-3段 | 去腥,葱白葱根一起用 | |
料酒 | 30ml | 焯水和炖煮时分别用 | |
盐 | 适量 | 最后调味,根据口味调整 | |
可选 | 干香菇 | 5-6朵 | 提前用温水泡发,泡香菇的水可加入汤中 |
红枣 | 5-8颗 | 去核,避免过甜 | |
枸杞 | 10g | 最后10分钟放入,避免久煮营养流失 | |
山药 | 1段(约200g) | 去皮切滚刀块,出锅前30分钟放入 |
清炖鸡的做法看似简单,但每一步都关乎最终口感,需细心操作,首先是处理鸡肉:将整鸡剁成大块(鸡腿、鸡翅可整只保留,保留骨节处的筋膜,炖后更弹牙),冷水浸泡30分钟,中途换1-2次水,泡出部分血水,减少腥味,接着焯水:锅中加足量冷水,放入鸡块、2片姜、1段葱、15ml料酒,大火烧开,煮2-3分钟,用勺子撇去表面的浮沫(浮沫多为血水和杂质,撇得越干净,汤越清澈),捞出鸡块用温水冲洗干净,沥干水分(用温水避免冷水激使鸡肉收缩)。
然后是炖煮:砂锅是最佳选择(保温性好,受热均匀),若没有砂锅,用深一点的汤锅也可,锅中放入焯好的鸡块,加入剩余的姜片、葱段、15ml料酒,加足量开水(水量需没过鸡块2-3cm,中途不加水,一次加足,若实在需加水,必须加热水),大火烧开后,立即转小火(保持汤面微沸,似开非开的状态),盖上锅盖,慢炖1.5-2小时(土鸡需2小时以上,肉鸡可缩短至1.5小时),炖煮过程中不要频繁开盖,避免香气流失。
调味出锅:炖至1.5小时后,用筷子戳一下鸡肉,能轻松扎透说明已酥烂,此时可加入泡发的香菇(泡香菇的水过滤后倒入汤中,提鲜)、红枣、枸杞,继续炖10分钟;若用山药,需在出锅前30分钟放入,避免久煮化成泥,最后加盐调味(盐量宁少勿多,不够可再加,多了无法补救),搅拌均匀,关火撒少许葱花或香菜点缀即可。
做好清炖鸡,有几个“小秘诀”能让汤更鲜、肉更嫩:一是选鸡,尽量选散养鸡,实在没有可选三黄鸡,避免冰鲜鸡(水分多,腥味重);二是焯水时冷水下锅,才能逼出内部血水;三是炖煮时水要一次加足,若中途加水,汤会变淡;四是盐最后放,过早放盐会让鸡肉脱水变柴;五是小火慢炖,急火会让汤色浑浊,肉质变老;六是出锅前10分钟再放枸杞,避免久煮发酸失去营养和色泽。
清炖鸡不仅是美味,更是滋补佳品,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、氨基酸、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,脂肪含量低,易于消化吸收,适合老人、小孩及体弱者食用,鸡汤中的胶原蛋白、矿物质和多种氨基酸,能增强免疫力,促进身体恢复;搭配山药可健脾养胃,加红枣枸杞则能补血安神,秋冬季节食用,暖身又暖心。
关于清炖鸡,大家常有一些疑问,这里为大家解答两个常见问题:
-
问:清炖鸡炖好后汤表面有一层油,需要撇掉吗?
答:不需要,这层鸡油是鸡汤鲜香的重要组成部分,富含脂溶性维生素(如维生素A、D),撇掉会损失风味和营养,若觉得油腻,可先喝汤再吃肉,或用勺子舀出部分油脂用于炒菜(如炒青菜、煮面条),不浪费。 -
问:可以用高压锅炖清炖鸡吗?
答:可以,但口感会略逊一筹,高压锅能缩短炖煮时间(约20-30分钟),适合赶时间时使用,但鸡肉不易酥烂,汤的清澈度也不如砂锅慢炖,若用高压锅,建议炖好后开盖,小火再煮10分钟,让汤味更融合,肉质更软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