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糕点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其丰富的口感、精致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深受大众喜爱,但许多人在家制作时,常遇到皮馅分离、口感发硬、油腻或干裂等问题,掌握核心技巧,就能轻松复刻出媲美店铺的美味,以下从不同类型糕点出发,详解制作窍门,助你解锁中式糕点的精髓。
酥皮类糕点:起酥是灵魂,层次是关键
酥皮类糕点(如老婆饼、蛋黄酥、蝴蝶酥)的核心在于“酥”,而酥的关键在于水油皮与油酥的配比及折叠技巧。
- 水油皮调制:以中筋粉100g、猪油(或黄油)40g、糖20g、温水50g为例,粉类过筛后加入猪油和糖,分次倒入温水,揉至“三光”(盆光、面光、手光),盖上湿布松弛30分钟,水油皮需软硬适中,过硬会导致折叠时断裂,过软则易漏油。
- 油酥调制:低筋粉100g、猪油50g,用手搓成“沙状”(粉油完全融合,无干粉颗粒),油酥的油脂含量高于水油皮,烘烤时才能形成分层。
- 包酥与折叠:将水油皮分成剂子(约20g/个),油酥分成剂子(约15g/个),水油皮按扁包入油酥,收口捏紧,擀成长舌状卷起,松弛15分钟,重复“擀卷”2次(共3次),每次卷后需延长松弛时间,避免面筋回缩,最后擀成圆皮包馅,收口朝下,刷蛋黄液(加少许蜂蜜更亮),撒芝麻,烤箱180℃烤25分钟(中途加盖锡纸防上色过深)。
蒸制类糕点:松软靠“发酵+火候”,避免“死面”黏牙
蒸制糕点(如马拉糕、桂花糕、米糕)的难点在于“蓬松不塌陷、Q弹不黏牙”,秘诀在于发酵与蒸制细节。
- 面粉选择:低筋粉(如蛋糕粉)或中筋粉(普通面粉)均可,低筋粉做马拉糕更松软,中筋粉加少量玉米淀粉(比例10:1)可降低筋度,口感更细腻。
- 发酵与搅打:马拉糕需“全蛋打发”,蛋液加糖搅至提起打蛋器有纹路不易消失,再筛入粉类和泡打粉(每100g粉加2g),轻轻翻拌至无干粉,最后加牛奶(或水)调整稠度(以挑起面糊能缓慢滴落为宜),发酵温度35℃,湿度70%,发酵至2倍大(约30分钟),发酵过度会导致酸味和塌陷。
- 蒸制技巧:模具刷油防粘,倒入面震出气泡,冷水上锅,水开后转中火蒸15-20分钟(根据厚度调整),关火后焖3分钟再揭盖,避免遇冷塌陷,若表面有水珠,用厨房纸轻轻按压吸干,保持干爽。
油炸类糕点:酥脆需“油温+面质”,避免吸油油腻
油炸糕点(如麻花、油条、咸酥角)的“酥脆”和“少油”是关键,油温与面质控制是核心。
- 面团调制:面粉加适量盐(1%)或白酒(5%)增加筋性,水温控制在30-40℃(水温过高会破坏面筋结构),揉至“光滑不粘手”,醒面30分钟(油条需反复揉搓排气,做出“筋道”口感)。
- 油温控制:家用油锅油温160-180℃(筷子插入冒密集小泡),下锅后不要频繁翻动,定型后再翻面,油温过低会吸油,过高则外焦内生,复炸是关键:第一次炸熟定型(约2分钟),捞出后油温升至170℃,复炸10秒逼出多余油分,更酥脆。
- 挂浆与防粘:麻花、咸酥角等需挂浆(如蛋液、糖水),挂浆后撒芝麻或椰蓉,油炸时不易脱落,且增加风味。
烘烤类糕点:甜度与火候平衡,避免开裂发硬
烘烤类糕点(如桃酥、凤梨酥、杏仁饼)的难点在于“甜而不腻、酥而不散”,糖油乳化与火候控制是重点。
- 糖油乳化:黄油(或猪油)软化后加糖粉(绵白糖更易融化),搅至“颜色发白、体积膨胀”(乳化充分),蛋液分次加入(每次加蛋液都要搅匀,避免水油分离),桃酥需加少量小苏打(1g)和泡打粉(1g),中和酸味并蓬松。
- 烘烤技巧:烤箱提前10分钟预热(中层或下层),桃酥表面刷蛋黄液(加少许黑芝麻),凤梨馅需炒干水分(避免烤时出水),皮馅比例2:1(皮薄馅多易开裂),桃酥170℃烤15分钟,凤梨酥180℃烤25分钟,中途加盖锡纸(防止上色过深),关火后焖5分钟再取出,利用余温让糕点更酥脆。
常见中式糕点问题与解决方法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法 |
---|---|---|
酥皮类分层不清晰 | 水油皮/油酥软硬不一致;折叠时漏粉;松弛不足 | 调整水油皮硬度(粉油比3:2);折叠时少量撒粉;每步充分松弛15分钟 |
蒸糕发黏不松软 | 面粉筋度太高;发酵过度;蒸制时间过长 | 用低筋粉+玉米淀粉;发酵至2倍大小即可;大火蒸15-20分钟,中途不开盖 |
油炸糕点吸油严重 | 油温过低;面糊太稀;未复炸 | 油温170℃;面糊稠度以“挑起缓慢滴落”为宜;复炸10秒逼出油脂 |
烘烤糕点开裂严重 | 上火太大;面糊含水量高;未震出气泡 | 上火调低10℃;减少液体用量;烤前轻震模具排气 |
FAQs
为什么做中式酥皮类糕点,烤出来后皮馅分离,层次不分明?
答:通常是由于水油皮和油酥的软硬不一致导致的,水油皮应比油酥稍硬,若油酥过硬,折叠时容易断裂;过软则会导致漏油,正确做法是水油皮揉至“三光”(盆光、面光、手光),油酥搓成“沙状”,两者软硬接近面团状态,折叠时若撒粉过多,也会影响粘合,建议少量撒粉或用手轻压排气。
为什么蒸出来的马拉糕发黏,口感不蓬松,反而像“死面”?
答:马拉糕蓬松的关键在于“发酵+搅打”,若发黏,可能是发酵过度(超过2倍体积)或搅打不足,蛋液和糖要打发至提起打蛋器有纹路不易消失,再筛入粉类轻轻拌匀,过度搅拌会产生面筋,导致发黏,蒸制时若锅盖滴水,会导致糕点表面湿黏,建议用干净的布覆盖锅盖,或用硅胶盖密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