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常简单面包做法其实不难,只要掌握好材料比例和发酵技巧,新手也能轻松做出松软香甜的面包,下面分享一款基础款手撕牛奶面包,材料常见,步骤清晰,适合家庭操作。
所需材料(可制作6-8个小面包)
材料名称 | 用量 | 备注 |
---|---|---|
高筋面粉 | 300g | 可用低筋面粉替代一半,口感更松软 |
细砂糖 | 30g | 喜欢甜可增加至40g |
盐 | 2g | 提升风味,不可省略 |
干酵母 | 3g | 活性是关键,建议用耐高糖型 |
鸡蛋 | 1个(约50g) | 可留少许刷表面 |
牛奶 | 150g | 温热至35℃左右(不烫手) |
黄油 | 25g | 提前室温软化 |
详细步骤
揉面:基础面团制作
- 混合干性材料:将高筋面粉、细砂糖、盐、干酵母放入大碗中,用筷子搅匀(酵母和盐需分开,避免直接接触影响活性)。
- 加入湿性材料:鸡蛋打散,温牛奶分2-3次倒入粉类中,边倒边用筷子搅拌成絮状(注意牛奶温度不宜过高,否则会烫死酵母)。
- 揉面成团:下手将絮状面团揉成光滑面团(此时面团较粘手,可手上抹少量防粘粉),直到面团能拉出较厚的膜(扩展阶段即可,家常面包不必追求完美手套膜)。
- 加入黄油:软化黄油切成小块,加入面团中,继续揉至黄油完全吸收,面团变得光滑有弹性,能拉出不易破的薄膜(手套膜),这一步大约需要15-20分钟(手揉可延长至25-30分钟,至面团不粘手、有光泽)。
第一次发酵:面团基础膨胀
- 基础发酵:揉好的面团放入碗中,表面覆盖保鲜膜或湿布,放在温暖处(28-30℃最佳)发酵至2倍大(夏季室温即可,冬季可放烤箱发酵功能,旁边放一杯热水增加湿度)。
- 判断发酵是否到位:手指沾少许面粉,在面团中间戳一个洞,洞口不回缩、不塌陷,即发酵完成;若洞口迅速回缩,则发酵不足,需继续放置。
排气分割整形
- 排气分割: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放在揉面垫上,用手掌轻轻按压排出气体,平均分成6-8等份(每个约80-100g),滚圆后盖上保鲜膜松弛10-15分钟(中间发酵,便于后续整形)。
- 整形:取一个小面团,用擀面杖擀成椭圆形(或长条形),从一端卷起,收口捏紧;喜欢花式面包的,可搓成长条编成辫子,或放入吐司盒(吐司盒需提前刷油或铺油纸)。
第二次发酵:最终膨胀
- 二次发酵:整形后的面团放在烤盘上,表面喷少量水防干,放入烤箱(不开火),下层放一盆热水,关闭烤箱门,发酵至面团明显变大(约1.5-2倍),轻按表面能缓慢回弹即可(时间约30-40分钟,具体视温度而定)。
烘烤:锁住水分与香气
- 预热烤箱:提前10分钟预热至180℃(家用烤箱温度可能有偏差,可上下火170-180℃)。
- 刷蛋液:发酵好的面团表面轻轻刷一层全蛋液(可撒少许芝麻或杏仁片装饰),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。
- 烘烤时间:上下火180℃烤20-25分钟,至表面金黄即可(中途若上色过快,可覆盖锡纸)。
- 冷却保存:烤好后立即取出脱模,放在晾网上冷却至完全变凉(热时密封会产生水汽,导致面包湿塌),装入保鲜袋室温保存3天,或冷冻保存1个月(吃前回烤即可)。
新手注意事项
- 酵母活性:酵母用温水(35℃左右)化开,若牛奶较凉,可微波炉加热10-15秒,以手背试温不烫为准;酵母开封后需密封冷藏,避免受潮失效。
- 发酵温度:发酵温度过高(超过40℃)会导致酵母死亡,面包发硬;最佳发酵温度为28-30℃,湿度60%-70%(可在烤箱放碗热水保持湿度)。
- 揉面力度:手揉面团时不要过度用力,以免面筋断裂;新手可借助“折叠法”:面团揉至扩展阶段后,折叠静置3次,每次间隔10分钟,可减少揉面时间。
- 避免塌陷:二次发酵不可过度,否则面包内部组织会粗糙,烘烤时易塌陷;烘烤中途不要频繁开门,避免温度骤降影响膨胀。
相关问答FAQs
Q1:为什么我的面包组织粗糙,像石头一样硬?
A:主要原因有三点:一是发酵不足或过度,发酵不足面包体积小,过度则内部空洞大;二是揉面不够,面筋未形成,无法支撑面团膨胀;三是烘烤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,导致水分流失,建议下次注意发酵状态(戳洞不回缩),揉面至扩展阶段,烘烤时观察上色及时盖锡纸。
Q2:没有烤箱,可以用电饭锅做面包吗?
A:可以!电饭锅版面包更适合新手: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刷好油的内胆,二次发酵至8分满,按下煮饭键,跳闸后焖10分钟,重复2-3次,最后翻面再焖5分钟即可,注意内胆需耐高温,全程避免开盖,否则会影响膨胀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