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常羊汤是秋冬季节暖身暖胃的经典汤品,做法简单却讲究食材与火候,想要汤色奶白、肉质软烂、鲜香不膻,关键在于选材、预处理和炖煮技巧,下面从食材准备到详细步骤,再到不同部位的做法推荐,全面分享家常羊汤的做法。
食材准备:羊腿肉或羊排500克(带骨更鲜),羊骨200克(可选,增加汤底醇厚度),生姜50克(拍散),大葱2根(打结),花椒10粒,八角2个,白芷1片(去膻关键),草果1颗(拍裂),料酒30毫升,盐5克,白胡椒粉3克,香菜2根、葱花适量(点缀),清水2.5升。
详细步骤:
- 预处理去膻:羊肉和羊骨冷水浸泡2小时,中途换水2次,泡出血水减少腥膻,羊肉切大块(约4厘米见方),羊骨斩段;生姜切片,大葱切段,锅中加冷水,放入羊肉、羊骨,加15毫升料酒、10克姜片,大火煮沸后撇净浮沫,煮3分钟捞出,温水冲洗干净(避免肉质变柴)。
- 煸炒增香:砂锅或深锅烧热,放少许食用油,下剩余姜片、葱段、花椒、八角、白芷、草果,小火炒出香味(约1分钟),倒入焯好水的羊肉和羊骨,翻炒2分钟,激发油脂香味。
- 炖煮入味:加入足量热水(没过食材2厘米),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,倒入剩余料酒,放入葱结,转最小火慢炖,若用高压锅,上汽后压20分钟;砂锅则需炖1.5-2小时,直至羊肉用筷子能轻松穿透。
- 调味出锅:炖好后捞出香料、葱结,加盐、白胡椒粉调味,撒香菜段和葱花即可,喜欢奶白汤色可加少许牛奶(10毫升),或炖煮时保持微沸状态,让汤乳化更浓白。
不同部位羊肉做法推荐:
部位 | 特点 | 炖煮时间 | 口感建议 |
---|---|---|---|
羊腿肉 | 瘦肉多,筋膜少 | 砂锅1.5小时 | 细嫩不柴,适合喜欢清淡口 |
羊排 | 带肋骨,肥瘦相间 | 砂锅2小时 | 肉香浓郁,骨髓汤更鲜甜 |
羊腩 | 肥瘦比例均衡 | 砂锅1.5小时 | 肥而不腻,适合涮锅或炖汤 |
羊蝎子 | 带脊髓,骨头多 | 高压锅25分钟 | 髓香四溢,啃骨头更有趣 |
小贴士:
- 去膻三法宝:白芷(用量不宜多,否则发苦)、花椒、料酒,焯水时加姜片和冷水下锅,能最大限度排出血水和腥味。
- 炖煮时加热水而非冷水,避免肉质收缩变老;浮沫要撇净,汤色更清澈。
- 羊汤一次可多炖些,冷藏后撇去表面凝固的油脂,加热后口感更清爽,加热时可加少许蔬菜(如白萝卜、山药)增加清甜味。
相关问答FAQs:
Q1:羊汤膻味重怎么办?
A:除了预处理时泡血水、焯水,炖煮时可加入1块白萝卜(煮后捞出)、几颗干红枣或1小把绿豆,都能有效吸附膻味;香料中白芷、花椒是关键,但不宜过量,以免抢味。
Q2:羊汤炖好后表面有浮油,需要撇掉吗?
A:根据个人喜好,浮油是羊肉的脂肪,撇掉后汤更清爽,适合怕腻的人;保留则口感更醇厚,且能锁住热量,若想减少浮油,可选择瘦肉较多的羊肉部位,或炖好后放冰箱冷藏,待油脂凝固后轻松撇除。